从去年的高考志愿情况就能看出牛博,“专业为王”的时代已经来了,而今年高考志愿的报考情况也是延续了这一特点,不是名校光环不香了,而是专业对就业的影响太大了。
考生和家长们都看清了这个现实,当然了,这一选择也是根据情况来看的,无论是选择名校还是选择专业,都是根据考生对未来的规划做出最合理的选择,可当一位中年家长直言“北大专业,75%都是天坑”的时候,其他家长还是坐不住了。
“北大专业,75%都是天坑!”,中年家长列出清单自证为了证明自己言辞犀利的结论不是捏造,而是有理有据的分析,这位家长列出了一个清单自证清白,这位家长的清单颇为全面,几乎将北大大部分院系都纳入了"天坑"范畴。
他认为北大物理学院的所有专业均属天坑,包括物理学、大气与海洋科学、天文学、天体物理等。紧随其后的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全部专业。
展开剩余77%甚至连许多人眼中的热门专业——心理学也被他归入不值得学习的行列,而他的大胆评判还不止于此,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、工学院、中国语言文学系也未能幸免。
而考古类、外国语类、国际关系、艺术类、社会学、管理学、医学部、元培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的专业同样被贴上了"天坑"标签牛博。
按照这位家长的标准,北大似乎只有极少数专业值得报考,包括数学科学学院所有专业、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、信息法学、经济学、光华管理学院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八年制专业。
这份清单的划分标准也非常简单粗暴——以就业难易度和薪资水平为唯一衡量指标。在当前就业形势下,这种功利化的思维也并不罕见,尤其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如果学历不能变现,那跟一张白纸也没什么区别了。
可用这样简单的标准就将北大如此多的专业归为"天坑",这样的观点真的经得起推敲吗?围观评论区几位家长的发言,可见现在的家长们对于网上的言论早已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。
北大究竟有没有天坑专业?评论区家长们争执不休安徽的家长认为:“北大没有天坑专业,即使学习护理学,毕业后基本上也是继续读硕博,然后其他大学就业当老师”;江苏的家长表示认可:“这些专业在普通院校可能确实是天坑专业,但它在北大,在一个拥有最好资源的中国大学里,并且有多少北大学子会不进一步深造的?”
但也有一些家长更青睐学历的实用性观念,就比如这位广东家长的观念:“上大学不是为了找工作,但没工作没法立足。学而无用等于浪费。学以致用才是最高境界 ”
针对这样的观念,北京的家长已经看不下去了:“他这完全是以就业为标准的,清北是以培养顶级研究型人才为导向的,如果清北也以就业为导向,就是职业技术学校了,还是清北吗?”
北大究竟有没有天坑专业?答案可能不那么绝对。专业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学科本身,还与学校资源、个人能力、深造意愿等多重因素相关。
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,学生往往拥有更多继续深造的机会和资源,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更加多元。即使是被标签为"天坑"的专业,在北大的平台上可能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。
更何况纵观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牛博,没有绝对的天坑与热门,甚至也没有绝对的冷门与热门专业,只有是否符合当下就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专业,但这些需求和趋势,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。
(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发布于:黑龙江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